菜单按钮

湘西州博物馆·非遗馆

民国凤丹镇守使寿言绣屏

制造年代:中华民国(1912~1949)

藏品质地:

藏品数量:12

功能类别:社交宗教礼仪用器

成型工艺:织  绣

收藏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藏品详解

“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是指设在门窗间的屏风。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效果。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就是说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功用。

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称之为“邸”。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高八尺,裱绛帛,上绣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象征帝王权力。此外,周天子在冬至祭时,背后“设皇邸”,需“以凤皇羽饰之”,也是指经过一番装饰后的屏风。后世的屏风与最开始的斧扆,可谓一脉相承。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以彩绘,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多为纸糊。屏风的种类有地屏风、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灯屏风等;而若以质地分则更多,如玉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绨素屏风、书画屏风等等,不一而足。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已超出了屏风的实用性,成为纯粹的装饰品

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刺绣深受绘画艺术影响,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对刺绣的影响最大。文人们的积极参与,使刺绣与书画结合更为紧密,以至于形成了画师供稿、艺人绣制,画绣结合的新趋势。唐代刺绣,无论有无图案,皆满地施绣。及宋,观赏性绣作,以名人书画为样本,佛绣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禽鸟,均成为刺绣图样。因此,构图、纹样的取舍流向便显得非常重要,绣时需度其形势,努力追求书画的趣致和传神意境,以体现书画气韵。刺绣也因此由日用与观赏两者兼容并蓄,发展到日用与观赏分而治之,由实用进而为精巧艺术,发展为观赏性绣作。

这款藏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的民国凤丹镇守使寿言绣屏通长213厘米,通宽46.7厘米,

颜色为红、黑两种,其中字迹颜色为黑。款识为“中华民国”。题名为“凤丹镇守使五十寿言”。行书绢本主轴,绣织品。绣屏的内容为凤丹先生身平的主要政绩,字言在红底上用黑丝线织绣而成,针脚工整,绣线排列均匀,字体端正大方。绣屏基本完整,目前状态稳定,不需修复,为我国国家一级文物。

此绣屏于1972年由州博物馆在凤皇县征集,现藏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