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按钮

湘西州博物馆·非遗馆

明三层镂空蝴蝶纹头金发簪

制造年代:明(1368~1644)

藏品质地:金

功能类别:配饰品

成型工艺:捶  

装饰类别:图  

出土时间1967年

出土地点:永顺县老司城

收藏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独特标记:花蕊宝石已失,一只金小蝴蝶残失一翅,钗插尖端处断裂一小段。


藏品详解

发簪,古代汉族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

簪的本名叫“笄”。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被视为标志成年的人生大事,需要举行仪式,称为“笄礼”。笄礼源于周代。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古代发簪形式繁多,从材料上看,就有石簪、竹簪、蚌簪、玉簪、翡翠簪、骨簪、铜簪、银簪和金簪等多种。历代遗留下来的发簪样式十分丰富,其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常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以动物为簪首的发簪常见的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其中以凤簪最多,制作也最为精致,而各种艺术造型集大成者当属明清发簪。

这款藏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的明三层镂空蝴蝶纹头金发簪质量为28.2克,颜色呈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金钗分为两层,上小下大,由大小十二只蝴蝶组成,上下各六只并夹有草叶纹饰,形成六瓣双层金花。花蕊由一粒宝石构成,目前宝石已丢失,一只金小蝴蝶残失一翅,钗插尖端断裂一小段,需要修复。此金发簪是土司王女眷的随葬品,做工精细,成色较纯,十分珍贵,是我国国家一级文物。

此金发簪出土于永顺县老司城古墓葬。当时因为古墓被盗案被破获,掩埋已久的古墓文物因此也面试。当时的永顺县文化馆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对被盗古墓进行清理发掘,金钗等文物因此而出土。1967年12月,出土的金钗被上交与州博物馆收藏,由张慧朗同志接收入库。